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94|回复: 0

揭秘:腾讯内部首个被张小龙点赞的小程序,是怎么开发...

[复制链接]

910

主题

1190

回帖

3万

金钱

管理员

论坛管理员

积分
0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6-12-6 1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揭秘:腾讯内部首个被张小龙点赞的小程序,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640?wx_fmt=jpeg.jpg
文/白崎

距离小程序的消息公布已经有三个月时间,整个行业都在期待这个有可能影响行业生态格局的产品会是什么样,尤其是现在大部分公司面临增长乏力,用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但对业务的转化率缺在逐渐降低。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腾讯内部团队开发的小程序首次对外展示的沟通会,听了参与开发小程序的产品经理和研发人员分享背后的故事,虽然微信官方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布小程序,想必还在寻找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带着200个公测的小程序一起亮相,但这次沟通会还是有很多精彩的亮点值得分享给大家。
这个小程序是腾讯内部首批5个被微信官方要求的项目之一,也是在进驻腾讯广研办公区后首个开发完成的小程序。更重要的是这是首个被张小龙点赞的小程序,据称第一版开发完毕后送到张小龙手里,张小龙表示对它很满意,甚至后来微信是拿着这个小程序作为样板去和苹果谈的,其地位几乎是奠定了整个微信小程序生态的第一块基石,从产品概念到了实际落地的可面向用户使用的标准形态。
这个小程序就是腾讯自选股。
640?wx_fmt=png.jpg

一、为什么会是自选股?

腾讯内部产品线有上千条,为什么微信选择了自选股这个非常细分垂直领域的产品,作为首批参与内测的5只团队之一。微信在内测时是比较谨慎的,考虑到这是首次提供一个全新的框架给开发者,虽然自己团队内部肯定是测试了很多遍,但是实际提供给开发者使用时会遇到哪些未知的问题,谁也不能完全打包票,毕竟这是赌上张小龙名誉和马化腾期待的作品,所以需要有开发者实际在这个框架上开发试验,而此时最优的方案必然是从腾讯内部选取项目。
一来腾讯内部合作可以解决保密性的问题,这种公司战略级的项目,谁要是泄露那可是要受处分的,只有内部人才能做到真正密不透风。二来腾讯的技术水平是有保证的,在开发者和微信团队合作时,能够更好地融合一起去研究技术框架的合理性和实现的问题。
腾讯自选股之所以能成为首批受邀的内部开发者,其实是有三个主要原因:
1、代表OMG(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参与开发
张小龙在挑选内部开发者时是严格限制名额的,因为参与内测的开发者团队既要有能力和意愿配合小程序的开发,更重要的是业务类型是适合开发小程序的,对内起到帮忙验证技术框架的作用,对外要有示范效应。
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主要是以新闻资讯、视频等内容产品擅长的业务,包含腾讯新闻、天天快报、腾讯视频等,而自选股作为腾讯财经孵化出来的垂类应用,在股票用户中拥有较好的口碑,其业务形态同时包含了内容属性和工具属性,而且还有交易闭环,这是其他产品不具备的优势。
所以微信团队给了自选股一个名额,代表OMG来参与小程序开发,这也给了自选股团队很大的压力,有点像是代表事业群在参与开发。
2、证券服务的特殊性能够更容易检测出小程序框架的短板
熟悉证券行业的人会知道,自选股的背后是一套面向股票用户的证券服务,包含看行情、盯盘、资讯、交易、交流等一系列功能。用户对数据的实时性、服务稳定性的要求高于一般普通的应用,服务一旦中断,对股民的直接影响就会非常大,比如影响股民决策、下单交易等环节,对用户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证券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领域产品的要求标准比一般的生活服务要高,在这种情况下,用高标准的应用来验证小程序框架的短板,在内测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能够帮助微信团队更好地优化小程序的开发框架。
3、为开发者树立了一个金融领域的标杆
据官方数据统计,截止去年年底中国已经有9000万的股民,这个垂类人群所覆盖的面很广。如果再扩展到金融领域,这个数据会更大。
互联网金融是现在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微信团队选择自选股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开发者树立一个金融领域的标杆,股票、基金、理财、保险这些领域的项目都可以尝试来开发小程序,把业务搭建在小程序上,这是微信团队借此对外释放的信号。由于金融领域的特殊敏感性,第一个试验品也只能选自己内部的产品,保证一切可控。
0?wx_fmt=jpeg.jpg

二、自选股小程序在产品层面是怎样规划的?

小程序是一个全新的平台,这和之前的Android、iOS平台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在规划产品时如果完全套用现有的产品方案,肯定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尤其是对于自选股这样一个已经有独立APP,且积累了大量用户的产品来说,如何定位自己的小程序以及处理小程序和APP之间的关系,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1、做微信上小而美的股票小程序
张小龙一直提倡用完就走的产品理念,这就是希望用户在微信内完成自己的需求后即离开,从之前小程序公布的资料来看,小程序从规则定义上也延续了微信这一理念。
所以自选股团队选择了做微信上小而美的股票小程序这个定位,从核心功能上确定了看行情、自选股列表、交易三个核心模块。从用户的角度看,即优先满足了用户快速查行情快速交易的需求,这是所有股民最基本最广泛的需求。
2、如何处理小程序和APP的定位差异
自选股APP已经做了五年,积累了大量股票用户。对于自选股而言,小程序其实是它的增量部分,也更好地满足了一部分轻度使用者的诉求。
自选股小程序,其核心是满足用户快速查看行情快速交易的场景需求,适合轻度使用者去使用,快速即用即走,尤其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大部分股民是不会频繁变换仓位,更多地是去看自己持有的股票走势如何,有没有上涨,有没有产生异动,有异动及时给予提醒,整个小程序也是主打轻小,结合微信的社交体系也能够更好促进股民之间的互动交流
而自选股APP,其核心是更专业更深度去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数据行情服务、资讯服务、交易服务、互动交流方面都有更深层次得支持满足,如资金流向、龙虎榜等功能,更适合重度股民去使用,
一个主打小而精,一个主打全面深度专业,定位差异很清晰,二者互不冲突,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
3、自选股最拿手的资讯模块要不要设立独立tab?
自选股是从腾讯财经孵化出来的产品,业内做股票的应用有很多,比如同花顺、雪球,对于自选股来说,最拿手的莫过于资讯模块。这源于腾讯财经强大的专业内容运营团队,自选股里的资讯模块大多数是编辑生产的,原创而且高质量,这在行业内是公认的亮点。
然而,最终自选股选择没有在小程序中放入独立的资讯tab,为什么呢?
自选股的产品经理是这样解释的,微信体系内目前已经有很全面的内容体系了,其中重要的承载体就是公众号,包括自选股也有自己的公众号,而且积累了大量粉丝,用户已经有在公众号或者朋友圈里阅读资讯内容的习惯了,此时再在小程序里加上一个资讯tab同时展示股市要闻,显得很多余,会让整个小程序变重,违背了微信倡导的用完即走和自选股小程序小而美的特点。当然针对个股的参考资讯、公告、投研报告在小程序里个股详情页有体现,这是针对轻度股民的基本需求满足。
0?wx_fmt=png.jpg

三、自选股小程序在技术上是怎样突破的?

小程序之所以倍受期待,是因为其克服了web上天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流畅度问题,退出重新进入的问题。对于自选股而言,很多业务诉求得到了微信团队的支持,并且影响了一部分框架规则的制定。
1、体积大小<1M,这是参照自选股制定的标准
自选股小程序提交给张小龙看时,整个安装包只有510k,而当年自选股APP第一版上线时是6.7M,功能还不如第一版小程序丰富。于是张小龙为今后的开发者定了标准,连自选股这么重的业务都能压缩在510K,对于其他业务来说1M完全足够用。
这里自选股的研发团队分享了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尽量少加图片,用代码来写界面,因为图片是非常占用安装包体积的。而应用内的图片可以直接从服务器上取得数据,这部分是不算入安装包体积内的。
2、动画流畅度基本可和原生APP以假乱真
股票应用里最重要的一块就是行情数据服务,尤其是在开盘交易期间,股票的K线走势是需要实时显示给前端用户,这个是以秒为时间单位来变化的,这是之前H5技术很难真正做到实时数据同步的地方。
而小程序框架中,正是由于自选股的这个诉求,微信团队积极配合需求对底层框架进行了开发,这也将惠及之后有对动画显示高要求的小程序开发者。从自选股团队提供的演示视频来看,由于流程性得到了很大程度提升,基本上达到了和原生APP以假乱真的程度,如果不事先说明的话很难区分。
3、退出记忆返回与数据缓存技术
微信内H5形式的页面,以前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退出后再进去就回到起点了,原有的用户访问记录都会丢失。这对电商产品是非常致命的,因为用户购买前需要阅读产品信息,难免会遇到页面内的各种跳转,如果此时正好来了一条好友信息,用户退出去查看,再进来时就会回到网站首页,用户只能重新一层一层点进去。
而小程序此次推出的退出记忆返回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程序会将用户退出前访问的最后一个页面记录下来,只要5分钟用户重新进入小程序,依然是从退出前最后一个页面继续查看,这个体验对于电商产品是极大的利好。
对于自选股而言,由于数据行情服务的实时变化,需要不断与服务器保持连接以获取最新数据,这会消耗用户很大的流量。自选股团队通过websafari克服了这个问题,以前APP里的通用模式是APP向服务器去不断发送请求以被动获取最新的数据,而小程序中则反过来,服务器会根据数据的变化主动push给前端,前端收到后直接显示给用户,这种逻辑顺序的调换能够省去用户的流量浪费。
0?wx_fmt=jpeg.jpg

四、给其他开发者有哪些借鉴启发意义?

小程序让微信生态更加完善,预计接下来会有更多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搬到微信小程序上来,技术方案上微信的确在提供各种可能性尽量与原生APP保持一致,可见微信对其做成的决心。对于希望在全面放开注册后进入这个领域的开发者来说,自选股的尝试值得借鉴,毕竟把它作为样板,代表这也是微信最希望看到的样子。以下建议提供给大家参考:
1、低频、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提供者最适合来做微信小程序。

2、千万不要完全照搬APP,尽可能做减法,保留核心功能,以小而美的产品形态完成需求满足。

3、研究微信生态,做平台最乐于看到的方向,尤其是能够做到用完就走的服务领域。

4、小程序不适合内容型产品,内容创业用公众号足够。

5、小程序和公众号联动值得思考,小程序满足工具和服务的部分需求,公众号满足内容的部分需求,二者联动起来互为补充。

6、小程序是一个很好的MVP工具,对于初创企业可以把小程序拿来作为从0到1的实践做业务假设验证。

7、对于依靠搜索进入的小程序,关键词卡位很重要,具体表现在小程序名称和标签上,微信会进行审核,不可投机取巧。

延伸阅读

微信之惑:当小程序刷爆朋友圈 张小龙却更焦虑

0?wx_fmt=jpeg.jpg
文/刘全

不知不觉,微信已成巨人。当初张小龙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微信会大到一举一动都能引发互联网圈震动。

11月3号晚间,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宣布微信小程序正式开放公测。这本是微信的“小测试”,却引发了朋友圈刷屏。据悉,此次小程序公测,开发者可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申请,并允许将产品提交至微信公众平台审核,但暂时不支持发布。

另外,微信小程序的公测暂时只开放给企业、政府、媒体、其他组织,个人微信公众号暂时无法参与小程序公测。现阶段每个机构帐号只允许注册最多50个小程序,每个小程序一年需要缴纳300块钱,所有小程序帐号都需要绑定一个电子邮箱,一个手机号码只能绑定5个小程序。

有分析认为,小程序将会是最后一拨微信流量红利。对此,有人翘首以待,但也有人如临大敌。那么,大家都很紧张的“小程序”究竟为何物?这个号称秒杀替代App的功能,又将对应用市场、电商、对企业的开发成本、获客成本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创业者很纠结:App还是小程序?

实际上,小程序的“前身”是应用号。在2016年1月11日举行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宣布今年要推出微信应用号,类似公众号,当用户关注了一个应用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用户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

9月22日,应用号改名“小程序”,进行了首次内测,一露面就刷爆了朋友圈。马化腾曾透露改名是因为苹果不允许用“应用号”称呼。当时只开放了200个内测名额,据说一个微信小程序内测账号甚至一度炒到了300万。

在张小龙的设想里,小程序就像是App Store,当用户关注了一个小程序之后,就无需再安装一款App。在小程序内,用户就可以实现App的一些基本诉求。例如,目前一些用户会在微信钱包中买机票、火车票,而不是去下载一个并不常用的买票软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应用号平时是不会向用户主动发送内容的,避免造成骚扰。正如张小龙所言,“小程序是一种安静的存在,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

不过,更多的互联网创业者却很纠结,一方面,微信小程序会减少App开发成本;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微信小程序会彻底取代App。

微信小程序相当一个功能性的公众号,可以为用户带来不少便利。比如,手机上可以少下载安装一些软件,平时打开频率不高的软件,可以用小程序代替。对于App初创团队来说是有好处的,可以减少初期创业开发成本,在微信平台上快速验证产品。众所周知,原生App虽然体验好,但需要下载,获客成本高。许多App一般下载完使用的频率低,可能一个月都不会使用一次,卸载率高,而目前微信开发的“小程序”则消除了下载成本。

但对于一直被低频使用的App来说,微信小程序的出现,则是个危险信号。可以设想,当一个“全家桶”式的微信要占领用户的手机屏幕时,App的处境将会岌岌可危。凭借强大的用户黏性,微信小程序可能导致一大批App消失,毕竟现实中人们使用手机中其他App的频率非常有限,但却几乎离不开微信。

可以预见,小程序的出现,将会改变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现状。未来,传统APP用户将逐渐转移到微信小程序上,而最重要的是,微信将形成闭环生态圈,微信平台会消化人们几乎所有的上网需求。换言之,微信成为人们进入互联网世界的重要入口,传统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将下滑,在电商领域有海量企鹅用户做支撑的京东有望超阿里。

0?wx_fmt=jpeg.jpg

“发胖”的帝国

不到六年,微信成了一个世界级应用,但也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目前微信约有6.5亿用户,平均每个用户每天会刷朋友圈30到40次左右,平均每半个小时会刷一次,而且公众号每天的文章的阅读数超过30亿次,阅读次数最高的文章阅读量有可能达到几百万。与此同时,微信团队初创时仅10余人,目前已经达到1500人。

而当初低调的张小龙,如今也被科技界奉若神明。

上月底,微信举行了年度“领导力大会”,张小龙针对腾讯微信事业群leader以上的基层、中层管理干部作了一场演讲,内容涉及对微信团队扩张迅速的思考,随即流传在各个朋友圈。

演讲中,张小龙提出了一个几乎所有企业成长中都会碰到,但互联网企业又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团队规模急剧扩张。张小龙援引“邓巴数”的概念,即不管人类科技多么发达,能够实现稳定沟通的人数一定是150人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数,就像《人类简史》中指出的,需要语言、虚构和想象能力的培植。

反观微信,目前1500人的团队是150人的10倍,因此,张小龙感到焦虑,毕竟在增加人力资本的同时,内部协同的损耗也在增加。事实上,很多企业一旦规模大了,便容易产生“养老院”属性。由于领导不可能与所有员工产生稳定沟通,在多了很多层级之后,企业内部多了很多空隙,初始的目标也开始产生偏差。

在张小龙看来,现在微信最重要的是要警惕KPI和流程。

他提出KPI(关键绩效指标)应当是一个好产品的副产品。一个产品如果可以真实帮人解决问题,它的KPI自然就会上涨。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公司的员工开始将工作目标直接设定在KPI上,这也直接导致了帮助企业一线员工“制造”数据的庞大行业的产生。一家公司的员工看起来十分忙碌,但大方向错了,公司的结局也不会好。张小龙显然不希望微信落入那样一个境地。

一直以来,张小龙十分推崇小团队的“敏捷性”,一个想法提出后,很快就可以得到实施,继而不断修改,最终成型。互联网创业讲求的是“快速迭代”,快比好更重要,因为好没有止境,坚持快速修正,产品就会越来越好。

而如今的微信,规模大了之后,流程就会更多,想法的落地过程更为繁琐。这对于强调机动、创新和迅捷的互联网团队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想当年,张小龙以广州Q Q邮箱团队起家,杀出一条血路,创造了互联网公司内部创新的奇迹,依靠的就是“敏捷团队”。不过现在,微信也变成了一个“胖子”,微信内部能否形成一种持续创新的机制,这是张小龙最为关心的。

0?wx_fmt=jpeg.jpg

已不是从前的微信

1998年的秋天,周鸿祎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张小龙。当时张小龙所开发的Foxmail已经拥有了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而周鸿祎仅是方正软件研发中心的副主任。周鸿祎直截了当地批评,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说要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问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时隔多年,周鸿祎仍弄不明白,为什么是张小龙这样的人做了微信。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上线。打开应用,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深邃的画面:一个小人孤零零地站在庞大的蓝色星球外,眺望着远方的家园。张小龙希望用这副画传递微信的用意:人很孤独,需要沟通。

这也正是张小龙的初衷:微信是为了朋友之间正常的社交。在微信之前,张小龙曾是“天才程序员”和无业游民。一度吃不起饭的他长期困惑于技术与金钱的关系,至今对商业化心存抵触。

在今年初的演讲上,张小龙提出“好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他认为,一个好的工具,不应该只想着黏住用户,而是要提高用户的效率,让用户用完即走,用节省的时间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因此,张小龙一直明确反对人们把过多的时间花在微信上,他知道,如果用户花了很多时间,比如现在这样在微信上,迟早有一天,用户回顾过去的几年,发现一事无成,而原因就在于微信侵占了自己的时间,那么,微信帝国就会一瞬间完蛋。

但作为腾讯旗下的重要产品,微信商业化无可避免。张小龙曾说过自己是孤独的,这个孤独的人用尽情怀和善良造就了微信,而现在,微信愈发臃肿,已经不是他以前像艺术品般雕琢的那个微信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微信小程序开发|教程|文档|资源汇总_即速论坛 ( 粤ICP备14097199号-1  

GMT+8, 2024-12-23 14:27 , Processed in 0.13087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